注射器正压测试仪作为保障医疗器械密封性能的关键设备,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。以下是该类设备常见的故障类型及原因分析:
1.压力系统相关故障
压力波动异常
原因:可能是压力控制系统中的管道连接松动或存在微小泄漏,导致气体/液体无法稳定输送;也可能是泵体磨损或老化,影响压力输出的均匀性。例如,在测试过程中若观察到压力上升曲线不平滑(过慢或过快),需优先排查管路密封性和泵的工作状态。
后果:压力不稳定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,可能造成误判合格或不合格的情况。
无法达到设定压力值
原因:气源供应不足、调压阀故障或传感器校准偏差均可能导致实际压力低于目标值。此外,若测试样品本身存在较大缺陷(如严重裂缝),也可能因过度泄压而难以维持预设压力。
解决方向:检查气源稳定性、验证传感器精度,并确认被测注射器的初始状态是否符合要求。
保压阶段压力快速下降
原因:通常由被测注射器的密封不良引起,但也不排除测试仪自身的密封夹具磨损、密封圈老化等问题。例如,夹具与注射器接触面的杂质残留可能破坏密闭性,导致虚假泄漏信号。
诊断方法:可通过空白试验(不安装注射器时观察压力变化)区分是设备还是样品的问题。
传感器失灵或数据跳变
表现: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可能出现零点漂移、灵敏度下降或信号干扰,表现为数值波动大、读数不准。例如,在低温环境下,电子元件性能变化可能导致传感器误报微小泄漏。
维护建议:定期进行传感器校准,尤其在极*温度测试前后需重新标定;避免电磁干扰源靠近设备。
智能判断系统误触发报警
原因:软件算法参数设置不当(如阈值过严)、电磁兼容性差导致的信号噪声干扰,或数据传输线接触不良造成丢包错误。
优化措施:更新控制软件版本,优化滤波算法;检查通讯线路连接可靠性。
3.机械结构与执行机构故障
夹具固定不牢或损坏
影响:夹具设计不合理或长期使用后变形,会导致注射器安装偏斜,影响密封效果。特别是在反复按压模拟测试中,机械疲劳可能加剧部件损耗。
处理方式:更换耐磨材料制成的夹具组件,定期检查并调整对中性。
自动进样装置卡滞
现象:多样品连续测试时,自动进样器的传动齿轮磨损、导轨积尘可能导致定位偏差,甚至卡死。此问题常见于高频率使用的实验室环境。
预防措施:加强润滑保养,清理运动部件表面的污染物。
4.注射器正压测试仪环境适应性与老化问题
温度敏感性故障
案例:在极*温度测试中,塑料材质的管路或密封件可能因热胀冷缩开裂,导致短暂泄漏。某品牌设备曾在低温测试中发现活塞与筒体间因材料收缩产生微隙。
改进方案:选用耐候性强的材料制造关键部件,增加温控模块补偿环境因素。
长期使用后的部件劣化
典型表现:密封圈硬化失去弹性、弹簧疲劳导致响应迟滞、电气接插件氧化接触不良等。这些问题会随设备使用年限增长逐渐显现。
解决方案:制定周期性维护计划,重点更换易损件;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跟踪性能衰减趋势。
5.操作与人为因素导致的间接故障
参数设置错误
风险点:未根据不同规格注射器调整测试压力、保压时间等参数,可能导致过载损坏设备或无效测试。例如,对大容量预充式注射器沿用小容量设备的参数设置,易引发超压风险。
规范流程:建立标准化操作手册,强制培训考核上岗人员。
样品准备不当
常见问题:被测注射器内残留药液结晶堵塞通道、外表面污染影响密封耦合效果。此类问题看似由设备报错,实则源于样品预处理不到位。
应对策略:明确样品前处理标准,如清洁干燥程序、预热软化步骤等。
